央視《焦點訪談》聚焦:藍色循環 破解“減塑”難題
海洋塑料垃圾數量多、危害大,是世界性難題,治理起來難度不小,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邁過的坎。在浙江實踐的“藍色循環”模式就破解了這個治理難題,還獲得了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地球衛士獎”。“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每年頒發一次,旨在表彰對環保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個人、團體和組織。
如今,“藍色循環”不僅僅只是政府和藍景科技參與的項目,230多家上下游企業,例如再生塑料加工廠、紡織廠、成衣品牌等等都已經加入進來,為海洋塑料的再生利用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海洋塑料增值,讓藍色循環更加可持續。
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中國已經開始采取行動。“藍色循環”獲頒“地球衛士獎”,就表明這一治理新模式的中國方案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也標志著中國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的決心。海洋塑料污染對我們的環境、健康和經濟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一方面需要回收和處理,而更重要的,則是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盡可能地從源頭上減少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省資訊
冬藏萬物,蓄勢新生。12月26日上午,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揭牌成立,為浙江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筆。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郎文榮和浙江省財務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章忠良共同為浙江生態環境集團揭牌,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區委書記劉穎,杭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城西科創大走廊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孔春浩出席儀式。屬地政府、相關央企,省生態環境廳機關、直屬單位和地市生態環境局,以及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金融機構等單位負責人和相關同志,共120余人參加儀式。
下一步,浙江生態環境集團將以揭牌成立為契機,充分利用行業主管和財政統一監管優勢,發揮省級綜合環保科技產業創新平臺作用,立足本位、提高站位、奮勇進位,加快打造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生態環境產業高地和高品質科研創新平臺,助力建設“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構建全國“綠色共富”新樣本,為加快打造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標桿之地和美麗中國省域先行地提供強大支撐。
儀式現場還安排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環節。浙江生態環境集團分別與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推進深層次合作。
12月6日—7日,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郎文榮帶隊赴金華金東區、蘭溪市、永康市調研生態環境工作。
如何走好綠水青山間的共富路?具有本地特色的綠色共富實現路徑是本次調研的重點之一。在永康赫靈方巖EOD項目——方巖老街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現場,調研組一行邊走邊看、邊聽邊問,詳細了解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古民居修繕利用、后續運營設想等情況。郎文榮強調,要堅持高標準謀劃、大手筆投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整合資源、串點成線上做足文章,通過業態更新、文化融入、體驗升級,把方巖擁有的古色、紅色、綠色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打造特色鮮明、成果豐碩的EOD項目標桿典范,成就“赫靈方巖 五彩繽紛”,實現生態富民、生態富鎮、生態富市。
在調研期間,郎文榮還以“四不兩直”方式督導檢查金東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郎文榮要求,金華市要進一步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采取更有力措施,全面推進燒結磚等行業污染整治提升,為全省大局做表率、立標桿。
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 | 涪陵:“無廢井場”成為氣田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實踐。近年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強化“無廢城市”全民共建共治體系,通過打造一批具有重慶標志性成果的典型案例,建設一批可觀、可感、可學的無廢學校、無廢小區等“無廢城市細胞”,凝練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接下來,我們開設“重慶‘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專欄,為您展現這些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探索和實踐。
涪陵氣田是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也是重慶市十大支柱產業之一。涪陵氣田開發10年來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化源頭防控、循環利用、綠色低碳,創建標桿“無廢井場”示范引領氣田,“無廢井場”成為氣高質量發展最美底色。
安徽合肥以綠色礦山創建助推“無廢城市”建設
自開展無廢城市建設以來,合肥市積極爭創綠色礦山,全面推進全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以綠色礦山創建助推“無廢城市”建設。
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提高綠色礦山的創建質量。為學習綠色礦山創建先進經驗,我市組織調研隊伍,赴外地現場觀摩學習綠色礦山創建情況,并對合肥市已入名錄庫綠色礦山和綠色礦山在創礦山開展現場檢查,并督促相關企業認真落實問題整改,對整改情況進行了跟蹤,確保整改取得效果,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不斷提高創建質量。
開展現場督查,認真做好在建綠色礦山的創建提升。為做到創建綠色礦山全覆蓋,市自規局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對巢湖市等地綠色礦山在創情況進行了指導,幫扶企業提升礦區復綠修復工作,不斷改善礦容礦貌,加快建設礦山數字化監管平臺,不斷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同時要積極參加綠色礦山遴選,爭取早日實現綠色礦山創建達標入庫。
合肥市現有巢湖市中材錢家山石灰巖礦、巢湖市海螺蘆塘石灰巖礦、廬江縣沙溪銅礦和廬江縣羅河鐵礦4座礦山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廬江縣黃屯硫鐵礦入選第一批省級綠色礦山,納入安徽省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全市綠色礦山創建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共商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國際合作2024座談會在京召開
1月17日,“共商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國際合作2024座談會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秘書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英民出席會議并作主旨發言,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作特邀發言。
會議分享了2023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及參與推動國際環境與氣候治理進程主要進展。會議指出,2023年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取得豐碩成果。展望2024,中方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建設性推進全球氣候和環境治理,推動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構建互學互鑒、務實合作新格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世界提供更多環境治理領域公共產品。
與會各方表示,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作出積極貢獻。多名與會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代表盛贊中方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環境治理進程中發揮的關鍵和引領作用,期待與中方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攜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來自中國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有關駐華使館、聯合國機構、地方政府部門、智庫、基金會、研究機構的12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會后還舉辦了生態環境國際合作新春招待會。